关税给汽车供应商带来现金流压力

现金流挑战
汽车行业仍然受到美国关税和相关现金流挑战的严重影响。该行业继续整合,最近的合并重塑了竞争格局。至少有一家大型零部件制造商已申请破产。
截至今年关税变化的这个阶段,许多汽车供应商已经通过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实现了成本削减。现在,他们正在寻找其他谨慎的财政管理和降低风险的机会,包括:
- 将更多生产线转移到美国,以限制其自身及其供应的汽车制造商的关税风险
- 提高他们识别仍需进口的零部件和材料的成分和原产国的能力,以尽量减少意外负债
- 进行小型招标,重新评估货运网络的低效率
建议汽车公司维护其运输公司的记分卡,重新审视其路线指南,并合理化与其合作的运输公司数量——重点关注表现最好的公司。 在制定 RFP 时,考虑将整车、零担、跨境和多式联运货物捆绑在一起,以获得更具战略性的计划,而不是将它们单独进行招标。
降低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的期限延长
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的较低关税延长90天至2025年11月10日,这意味着对等关税目前仍保持在10%,芬太尼相关关税仍保持在20%。这些关税是在汽车专用关税以及钢铁、铝和铜关税的基础上征收的。此次延期为美国进口商重新评估其地理采购策略提供了喘息的空间。
C.H. Robinson采购分析工具可帮助客户了解从其他地点购买商品和材料的关税和供应链影响。
欧盟汽车关税降低取得进展
根据8月份发布的框架协议,向美国进口汽车和零部件的欧洲制造商的关税预计将降至15%。此次更新是在 7 月份达成贸易协议三周后发布的。
协议规定,减税措施将于欧盟启动立法程序取消对所有美国工业品的关税,并为多种美国海产品和农产品提供优惠市场准入的当月第一天生效。随着欧盟委员会于 8 月 28 日采取这一措施,该关税预计将追溯至 2025 年 8 月 1 日。
尽管与达成协议之前的 27.5% 的税率相比有了相当大的降低,但 15% 的关税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估计,这将给该国汽车公司每年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这可能导致欧盟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重新评估其美国市场战略或将更多生产转移到北美以避免关税。C.H. Robinson在欧洲、北美、拉丁美洲、印度、中国和澳大利亚设有汽车卓越中心,协助进行情景建模。
日韩汽车零部件关税下调悬而未决
汽车公司正在等待美国与日本和韩国的贸易协议中承诺的降低汽车关税生效。
根据7月份与日本达成的协议,美国同意将日本汽车进口关税从27.5%降至15%,但并未宣布具体生效时间。这些关税是否会与针对钢铁或铝等征收的第 232 条款关税叠加也是一个问题。与韩国达成的类似协议也尚未最终敲定,甚至没有发布任何事实说明书或框架。
日本是美国第四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国,韩国则是第五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国。与这两个国家的谈判仍在继续。
美国上诉法院就关税合法性作出裁决
2025年8月29日,联邦上诉法院裁定,美国政府无权通过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征收关税,维持了下级法院的判决。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对大多数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了互惠关税,对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也征收了关税,目的是减少芬太尼的流动。
目前,该裁决并不影响进口商,因为执行时间被推迟到2025年10月14日,预计将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如果最高法院做出与上诉法院类似的裁决,那么报销流程将如何就尚不确定。
与此同时,这些互惠关税税率仍然有效:
- 对于从已建立特定互惠关税税率的国家进口的商品:15-41%
- 其他国家商品的基准关税:10%
- 关于中国进口商品:10% 的关税现延长至 2025 年 11 月 10 日
这些与芬太尼有关的关税仍然有效:
- 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20%的税率
- 对于加拿大进口商品:自 2025 年 8 月 1 日起提高至 35%,但经 USMCA 认证的商品除外
- 关于墨西哥进口:自 7 月 31 日起,宣布 25% 的税率将至少维持 90 天。经 USMCA 认证的商品仍免税。